立冬需要注意防範關節炎
寒冬是關節疾病高發期,骨性關節炎的發病機理非常複雜,除自然的生理退化之外,潮濕、寒冷等氣候環境因素,是誘發和加劇骨性關節炎進展的重要原因,因此冬季往往是關節炎的高發季節。許多關節炎患者尤其是老年人,在寒冷的冬季常常因為怕冷而窩在家裏,由於活動少,關節部位出現粘著感,稍微一動就會疼痛;寒冷的天氣容易引起四肢血管收縮,血供減少,許多年輕女性在寒冷季節喜歡下身穿一條緊身薄褲,穿靴子、穿裙裝,外罩一件長大衣。雖然大衣在表面我們看來就是能把自己膝蓋遮擋住,但是由於寒冷的空氣質量還是會順著腿滲進關節處,造成腿部血管痙攣,使膝關節周圍供血減少,導致出現關節抵抗力能力下降。這些人年輕時可能會因為體質好,暫時不會有什么症狀表現出來,等到中年後關節炎甚至其它疾病就會悄悄找上門來。
英國皇家全科醫學院院士解釋,由關節退化引起的退化性關節炎治療方法一般包括:物理治療、藥物治療、服用營養補充劑、注射治療及手術治療。此外,建立良好生活習慣、適度運動亦可舒緩關節痛楚,及減緩關節退化。
要保護關節免受日常生活的影響,通常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,特別是在寒冷的冬天要注意以下4點。尤其是注意四肢末梢的保暖。 這是因為肢體末梢血液循環較差,對外界溫度變化敏感,所以冬季外出要戴手套,帽子,穿保暖棉鞋。有膝關節炎的患者最好戴上護膝,防止膝關節受涼。因此,從溫度較高的環境到溫度較低的環境時要特別注意,如從有暖氣的室內到寒冷的室外,要注意添加衣服保暖。
適當進行運動。許多關節炎患者在觀念問題上有個誤區,認為自己患了關節炎要多休息,少活動,才能真正保護好患病的膝關節,其實對於這對環境保護以及關節並不利。患了關節炎,既要避免膝關節過度疲勞,又要進行適當的功能鍛煉,以增強肌肉韌帶的力量和膝關節的穩定性,防止腿部的肌肉萎縮,這不僅能緩解關節疼痛,還能延緩和減慢關節病的進程。膝關節疼痛患者鍛煉總的原則是“休息關節,鍛煉肌肉”。鍛煉方式要科學,活動項目要適當,活動強度要適量,遊泳、散步是最好的運動方式。在寒冷的冬季室內運動可以適當選擇,比如做床腿運動,大腿帶動小腿,膝蓋彎曲,這種鍛煉的好處是,沒有空間限制。關節炎患者不適合劇烈運動,如深蹲,下蹲起立,爬樓梯,登山,這些活動會增加關節負擔,增加關節的磨損。
養成良好習慣,生活要規律,避免關節損傷。女孩子不要長時間穿高跟鞋,最好穿松軟、鞋底有彈性的鞋,這樣可以減輕重力對關節的沖擊,減輕關節的磨損。在上下班途中或在辦公室感到足部疲勞時可換上平底鞋。老年人不宜提重物、搬重物,以免造成關節損傷。當有反複膝關節疼痛,酸脹下來腿痛,或天氣變化時關節不適等症狀,應注意,這些都是信號早期關節病。當存在關節病的典型症狀關節疼痛、腫脹和關節運動功能減退時應及時到正規醫院檢查、診斷及治療。早期的關節病經過對症治療、保護和鍛煉,能夠緩解症狀、改善功能、延緩病程及矯正畸形。
相關文章: